当下职业院校课堂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表现为学生主动举手的不多,准确表达的不多,课堂生态资源产生的不多;二是教师的课堂“思辩度”不足,教学准备不充分,一些教学设计仅从教师层面思考如何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忽略了学科知识到行动知识的转化,弱化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因此职校课堂必须“思辩”。
思辨是一种运动,常常与实践相比较,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毫无客观坐标,通常理解为思考辨析。思辩与思辨本无多大区别,除有思考辨析之意外,还有辩论、讨论之意,用此“辩”表示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大脑的思考,还要动嘴、动手之意。根据比较,职业院校的思辩课堂可定义为: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有机衔接,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举、知行意相融,通过学生自由参与,促进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高与素质提升的课堂模式。该定义不仅强调了职校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强调了课前、课后对课中连贯性的影响,明确了动脑、动手与动嘴的关键性举措,其有着显著的课堂特征,一是思维活动贯穿课堂,二是学生在课堂中能自由表达,三是知行合一。
思辩课堂是一种基于积极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在理念上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目标上主要聚焦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基于思辩的教学设计,在程序上主要遵循三阶段四递进,即课前、课中与课后有机衔接,预辩、言辩、行辩与呈辩四递进,在评价上主要表现在“三起来”,即活起来、动起来、笑起来。
思辩课堂的实践要点:一是课程内容处理要聚焦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二是学生思维把握要关注学生认知三点,即学生学习的起点、盲点、兴奋点;三是课堂教学组织要突出教学过程三辩,即言辩、行辩与呈辩;四是教学方法设计要灵活运用四设六用,即“设疑、设堵、设陷、设突”“用行、用辩、用导、用反、用比、用述”;五是教学资源生成要重视资源创建再生,生态课堂的设计一定是基于思辩的架构。
综上所述,思辩课堂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不断反思的实践。基于“思辩”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当下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未来国家公民终身发展的需要。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永年,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