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教育部积极办理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取得了新进展。2019年,教育部共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879件,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建议1130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749件,所有承办的建议、提案全部按时办结。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应运而生,开篇第一句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
结合代表委员提出的相关建议提案,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职教20条”总体要求,推动职业教育实现“三个转变”,进一步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新定位,相关法律修订的任务更加紧迫。
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职教20条”明确要求,要加强中央部门的政策联动和制度协同,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新基建,新产业,上海是龙头
2017年3月,住建部下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政策发布后,三年来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4月29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开展的2019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统计中显示,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2亿m,较2018年增长45%,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13.4%。
在上海,装配式建筑发展势头更是迅猛。据统计,上海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444万m,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86.4%,领先北京、湖南、浙江,高居全国第一。
在2019年的住建部装配式建筑发展权威报告中,特别提出了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建立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及信息化管理等产业链环节,都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支撑。目前,装配式建筑行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国装配式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突破100万。
上海市教委坚决贯彻落实“职教20条”,产教融合团队服务装配式建筑企业复产复工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对每个个体、每个企业甚至是整个社会、政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企业因为员工迟迟不能开工,导致经营困难。
“复工复产率方面,我们上海是100%,复工复产期间不要让自己停下来、冷下来。这些都是为疫情过去、恢复正常之后,企业能快速适应、能更高效开展工作,更好地体现企业竞争力。”宝业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夏锋说。
宝业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建造领军企业,在全国有40多个智能建造工厂,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智能建造技术,此外还在全国拥有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业务。在上海青浦的无人化数字建造工厂是近年来正改造的数字孪生智能建造工厂,具备智能建造4.0的要素。
随着国家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企业转型升级就要求高端人才必须跟上。上海的产教融合探索服务企业的产学研创之道。
产业升级,复产复工,最缺的就是技术人才。5年前,在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就建设了全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和企业开始合作培养人才,“5年前,全国还没有什么装配式建筑的企业,更别提人才了”。宝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东如是说,5年来,宝业集团和上海的同济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多层次院校形成了完整的产学研创体系,在这次的企业复产复工过程中,是上海的骨干教师们给了企业最大的支持,陈锡宝教授的产教融合团队带领20多名年轻的教授、副教授们解决了企业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的项目难点,并提出了技术改进的建议。疫情过后,陈锡宝教授的产教融合团队总结五年来的职业教育改革经验,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学理论,产教融合基地学习实操技能的的新体系正在帮助更多的建筑企业高端技能人才做数字化转型提升。
职教二十条落地,离不开职业技能评价组织
职教20条规定:“培训评价组织应对接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有关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
2019年3月,上海市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就与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就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BIM证书是国内首批1+X证书,担负的责任可想而知,“我们申报的职业技能标准希望真正能服务企业和院校,而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通过了三年全国性的充分调研。” 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胡晓光说到。在上海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技能标准是瓶颈,装配式建筑产业由于发展速度快,产业大,职业技能标准多是企业标准,因此,从企业标准到全国性的通用职业技能标准就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和院校一起来关心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事业。
上海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领军城市,评价组织在一年里为上海的装配式建筑的产业群和院校群不断推荐全国的专家做顾问,扎实探索产教融合落地之路,上海市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锡宝教授谈到:“原来在院校里,是教学团队,而产教融合团队就变成了由专家、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融合团队,院校里的专业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又通过1+X为纽带来衔接,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产业共进,创新成果便顺其自然的产生,短短一年来,围绕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上海就诞生了五十多项教师和企业共同合作的五十多项专利,三十多项软件著作权,带动了校企联动,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做大做强产教融合联盟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院长叶银忠教授谈到:“在上海,一张学历够不够?如何让自己手中的职业学历文凭更有含金量?公办职业院校就是要积极服务本市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学生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关键是要把学校做“强”。对于上海职业院校的发展,他建议各区要有一个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初步的蓝图,呼吁公办学校要有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 ”
学校做“强”,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院校与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基地,联手产业龙头企业为院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培训和实践,将其与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成为衔接先进生产力与学生之间的纽带。
“而职业教育又确实需要政府的关心和呵护,目前上海是全国的科创高地,高端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院校的使命,还有大量的住建行业企业的社会人员也需要提升技能,只有得到人力资源部门和教育部门等社会的共同支持,产教融合的步子才能走得更稳。”宝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东说。
“2020年,我们要把这一模式拓展到长三角。”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储敏说到。尝到了产教融合甜头的院校和企业,正在筹办长三角智能建造产教融合联盟,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都亟待数字化转型升级,在长三角的核心区即将建成集合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5G、建筑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综合运用的示范性数字孪生产教融合基地,而这次,不仅有院校、企业参加,还有职业技能评价组织、建筑机器人企业、投融资企业、科研单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