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正文
高校又增一门必修课!我们可以这样做
2020-04-24 08:10 王慧  麦克思研究 审核人: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记者问时的回答。事实上,在把握育人导向、实现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服务学习也同样值得关注。

“服务学习是将有意义的社区服务与教育结合,将学生在学校要学习的学术性课程与社区服务整合为一个教学单元,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的社区服务。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学生通过参加组织周全的活动来满足社区需要,这种体验式学习能为学生提供关怀他人的机会,培养学生公民责任感。”南开大学教务处网站上如是写道。

据悉,早在2008年南开大学就开设了服务学习课程,是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首家将志愿服务纳入教育体系的高校。2019年,南开大学教务处针对服务学习设立教学改革立项项目,7门课程已成功立项并将向全校本科生开放。

“服务学习”益处多

关于“服务学习”这一概念,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阐释。

“‘服务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教育理念。通过服务社区的方式,将实操学习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研究相结合,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新出版的《高等教育中的学生事务与服务:国际基础、议题与最佳实践》一书中指出。

该书提出,服务学习是一种基于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将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服务学习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和研究项目、年级和课程类型、特定的学习目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服务学习与各个阶段专业水平的学生课程相结合,并且通过服务学习,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书中还指出,参与服务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这些是合格公民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鉴于服务学习带来的多重优势,国外不少大学开设了服务学习中心或服务学习部(处),为教师提供相关资源,帮助教师设计服务学习课程。从学校层面来看,实施服务学习基本上需要涉及计划、设计、组织、实施、制度化、监控、评价和评估等步骤。

“服务学习”形式多

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服务学习的形式多样——有一次性的,也有持续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需求进行选择。

根据该校将服务学习融入课程的案例我们发现,课程不同,服务学习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按照课程类型划分的话,选修课中的服务学习,需要学生参与到某种形式的地方/社区服务中去(一次性的或持续性的,个人参与或集体参与均可,根据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到多个与服务体验相关的反思性论文或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理解课程和地方/社区之间的关联,解决地方/社区合作伙伴的需求。

选修课中的服务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学生学习如何处理现实问题,对服务学习的体验进行深度反思,因此活动内容通常包括数个小时的地方服务和一份关于特定主题的多页论文,从而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服务进一步融合,该类课程中的地方/社区服务的具体服务内容或模式,可由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选项自行选择。

另外,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的差异,爱荷华州立大学还把服务学习进行了如下划分:

(1)基于市政的服务学习活动,目标是促进学生参与市政活动;

(2)基于“问题”的服务学习项目,目标是解决真实的、地方/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工程学院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为残障人士设计康复设备;

(3)基于信息咨询的服务学习项目,目标是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地方/社区所需,例如商学院学生为地方上的非营利组织策划营销方案;

(4)基于地方/社区活动的服务学习,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教师、地方/社区人士或机构共同的研究成果,例如学习历史课程的学生参与记录地方老年人的口述历史活动,学生和地方人士合作在当地博物馆举办一场关于儿童主题的展览。

香港岭南大学从2016—2017学年开始,把服务学习列为一年级学生毕业要求之一。

为顺利毕业,所有学生毕业前必须参加至少一门含有服务学习活动的课程,这种类型的课程可以是由学系独立开设的,可以是服务学习处独立开设的,可以是服务学习处和学系共同开设的,还可以是国外高等院校联合开设的。不过涉及国外高等院校的相关课程,必须得到服务学习处负责人或院系负责人批准。若学生有良好的时间管理与分配能力,可以参与多个服务学习。总体来说,该校并不建议学生一学期同时参与三个以上的服务学习,以免发生时间上的冲突。

香港岭南大学服务学习的形式也非常多样:

直接型的服,即与服务对象有直接接触,能为对方带来直接影响,例如带领中小学生参与艺术类课程,为临终病人做人生回顾等;

间接型的服务学习,即呼应广泛的社会议题,或者参与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相关的计划,学生的服务对象不一定是特定人群,例如参与编写城市的历史,清除外侵植物以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等;

研究型的服务学习,即对特定的议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汇报,例如做问卷调查、研究、评估报告,撰写社区服务指南等;

倡议型的服务学习,即围绕与公众利益相关的社会议题向民众进行信息共享,借此吸引民众对相关议题的关注,并鼓励他们对议题进行回应,例如加深社区对预防火灾或天灾的认知,就与民众利益有关的议题组织宣传活动等。

“服务学习”中的师生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服务学习中的能动作用不容忽视。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大学和教师需格外注意“反思”对学生服务学习的重要性,它是将活动所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的“纽带”,能帮助学生从活动体验中得到更深层次的领悟。

那么,服务学习中的学生反思应如何构建呢?对此,滑铁卢大学建议教师考虑使用“这是什么?怎么样?现在怎么办?”的模式。

● “这是什么?”要求学生描述服务学习的体验:在现场你看到什么?在此活动中,你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对你而言,你的反思是什么?

● “怎么样?”要求学生解释服务学习的体验:你在课堂所学和你所见之间有什么关系?对现场的感觉如何?

● “现在怎么办?”要求学生进行长远考虑:你的职业选择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帮助?作为公民,你未来如何做才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或问题得到解决?

服务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将相关活动融入课程并非易事,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对此,爱荷华州立大学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协调服务活动和地方机构需要大量时间。

解决方案:与地方或社区机构建立并保持联系,以便在后续学期开设的课程中减少部分工作量。

问题2:活动可能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或活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解决方案:与学生和相关组织的沟通联系需保持一定频率,利用反思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其体验,不论该体验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问题3:在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放弃对某些学生的管理。

解决方案:如个别学生需要调整到其他服务学习项目或组织,最好在学期初就及时进行灵活处理。

问题4:不知采用何种方式量化/评估学生的服务效果。

解决方案:评估学生在服务学习体验中“学习”部分而非“服务”部分的表现。

问题5:活动的要求过多,人力资源紧张,地方/社区组织不愿参与其中。

解决方案:与协调和维护关系的学校层面的组织或团队合作或寻求帮助。

服务学习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关活动需结合地方/社区的实际情况,提供可操作性强、因地制宜的实施模式。为防止服务学习活动跑偏,圣约翰大学教育学兼任副教授帕特里克·布莱辛格等人认为,高等院校在策划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围绕关键教育目标组织有效的服务学习活动,比如学生领导力培养、职业成熟度培养和公民意识培养等;保证服务学习活动紧密融合到课程目标之中,达到补充和强化传统课堂学习的目的;将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机制,通过相关活动和作业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更高层次的思维发展,为写作、学术论文和课堂讨论等打下坚实基础;建构合理的服务学习层级,使参与的各成员均能受益;搭建一套持续监测和评估服务学习有效性的长效机制。

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是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当下,国内高校对服务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尚处起步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