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377-63270276    63239580

0377-63210238

通讯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杜诗路1666号

创新创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正文

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享受“红利”

发布时间:2021-03-01     责任编辑:jyxx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手捧奖杯,董振杰回想起自己放弃去墨尔本大学留学,选择在国内攻读水稻栽培专业的决定。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董振杰团队的作品《盘种餐——一体化高效秧盘开创者》获得金奖。他所在的扬州大学获得2金1银3铜,捧得大赛“优胜杯”。

“近年来,扬州大学构建‘三联三融,四位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赋能一流人才培养,成就大学生的梦想之路。”扬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冠新说。自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实现了创新创业领域国家级荣誉的“大满贯”。

精耕“双创”沃土 催发生根萌芽

曹裕豪是扬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2017级本科生,今年9月,他用3张专利授权证书,换取了6.5个奖励学分,免修3门通修课。

如何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享受到最大的政策“红利”?弹性学制、创新成果奖励学分制、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实招”在扬州大学一一落地。

扬州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承堂介绍,早在2001年,学校就出台文件,以奖励学分的形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之后又相继出台《扬州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设置两个学分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两个学分的“专创融合”课程;实施《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明确两个学分的学科创新实践要求……

通过接连打出的“组合拳”,扬州大学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进发展规划、进培养方案、进学分体系,并在工作机制、制度体系、孵化平台等方面作了系列有效探索。近年来,学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33门,出版创新创业类教材12部,拥有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700余人。

在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的大学生创业园内,江苏省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博士研究生张志鹏开设的“梦想吧”创客空间,已成为创客们的“梦想加油站”。创业5年来,张志鹏带领团队累计服务青年创客1.3万余人,指导、帮扶大学生创业项目136项。

为了鼓励更多的“张志鹏”投入创业“实战”,扬州大学搭建了占地91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和24000余平方米的大学科技园,目前入驻创客企业125家,创造产值超1亿元,学校还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400个。

广育“双创良苗” 助力拔节孕穗

“大一进校后,我进入了导师的课题组,实验室成为梦想的起点。”董振杰口中的导师是扬州大学农学院青年教师蒋敏。

自2014年起,扬州大学农学院面向全体本科生施行导师制,1名导师带2到3名本科生,负责全程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在本科生中,我们已实现了科创项目、科创导师两个‘全覆盖’,竭力为学生开展双创实践架设‘高梯’。”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严长杰说。

自2016年起,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晨曦计划”,将全体本科生分组送入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学院每年设立100项本科生科创基金,为“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项目的筛选和培育提供了种子库。

不仅要铸精“塔尖”做亮盆景,更要铸实“塔基”百花齐放。十多年来,扬州大学广泛开展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活动,各学院持续开展“一院一品”专业文化节,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构建起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育人空间。

2004年以来,扬州大学先后有9300余个大学生双创项目获得立项,校级立项数从2004年的63项增长到2020年的1088项,立项资助项目涵盖了所有学科和专业。

“学校始终坚持‘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科的龙头作用,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说。目前,扬州大学拥有7个ESI前1%学科,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厚资源和广阔平台。

比赛不是目的 育人才是根本

蒋金杏是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由她牵头的项目《“土壤医院”——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土壤治理专家》在2020年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

2017年,蒋金杏和团队在江苏宿迁开展实践时,发现不少农户的大棚土壤“得了病”,有的连种三季蔬菜都颗粒无收。团队立即将土壤带回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硝酸根含量严重超标。经过会诊和试验,团队用一个半月对土壤“对症下药”,农户的大棚终于长出了蔬菜。

3年来,蒋金杏团队的足迹遍布苏、皖、赣、黔等地,累计指导修复土壤24000余亩,帮扶农户5000多户,已开设10个线下分诊所、1个智慧诊疗中心。

“比赛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我们希望依托学科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推动人才培养。”团队指导老师、扬州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带头人钱晓晴教授说。

在钱晓晴看来,“土壤医院”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目前形成了覆盖本硕博共70余人的运营团队,拥有指导教师21人。200多名学生先后在“土壤医院”实习、实践,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获批校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45项。不久前,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土壤医院》被认定为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在创新创业融汇、专业创业融合、学科交叉融通的过程中,精于科研的导师、乐于奉献的辅导员和勤于追梦的青年学生,缺一不可。”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叶柏森说。 目前,蒋金杏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关于未来,她信心满满:“挑战之路才刚刚开始,通向科学塔尖的梦想正召唤我们勇往直前。”

来源:光明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