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你,和身在职场中的你,是一样的吗?在家人面前的你,和在朋友面前的你,又是一样的吗?在众人跟前的你,和独处时的你,又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很多时候,你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讲个故事:
一个酒鬼刚走进酒吧,就被一个修女拦住了,告诉他酒是罪恶和毁灭的根源,饮酒会玷污灵魂和肉体。
酒鬼看了看修女,问她:“你怎么知道喝酒不好呢?”修女没有回答。
见此情形,酒鬼又问修女:“你从来没喝过酒吗?”
“没有。”
“那我们一块进去,我请你喝一杯,你会知道酒精不是坏东西。”
修女想了想,说:“好吧,那我试试。不过,我要是进去,别人会误会的。这样,你进去给我要一杯,记住要用纸杯。”
酒鬼走进酒吧,对侍者说:“给我两杯威士忌,一杯用纸杯。”
侍者嘟囔着:“准是那个修女又在外面!”
无须多言,你也一定看明白了,那个修女是很喜欢喝酒的,但碍于自身的社会角色(修女),为了使饮酒的行为不受其他人的批评,他选择了一种迂回的策略,防止自己的“人格面具”受到破坏。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而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是个体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界点,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人格面具,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衣着、装饰等来体现,以此告诉外部世界我是谁,用人格面具去表现理想化的我。人们之所以需要戴人格面具,是为了给他人好的印象,得到社会认同,保证自己与他人和睦相处。
人格面具是有多重性的,在家里你可能是丈夫、儿子、父亲,但在职场上你可能又是领导、下属、客户等。当所佩戴的面具不同,人的行为方式也会变现出差异,如一个严厉的领导在面对孩子时,却是温和的长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当然了,如果一个人过分沉溺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为自己就是自己扮演的角色,以致受到人格面具的支配,就会离自己的天性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