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正式下线后,刘惠峰终于可以自豪地告诉亲戚朋友了:“瞧,这架大飞机的RAT舱门,我参与了装配。”
今年6月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浙江龙游男孩刘惠峰,祖祖辈辈都没与飞机打过交道,但几个月来,他心中一直有个秘密——C919大飞机制造,也有我的功劳。之前不可向外透露,而今可以大胆喊出。
早在去年9月的校园招聘会上,刘惠峰就与14位同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职院”)友嘉机电学院的同学,被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相中录取。这家企业是C919项目9家机体供应商中唯一的民营企业,承接着应急发电机舱门(RAT门)和辅助动力装置门(APU门)的研制工作。这两个舱门项目,涉及30多项航空特种工艺技术,涵盖数控机加、钣金成形、热表处理、金属胶接、理化测试、复合材料、部件装配等过程,结构复杂,科技含量极高,对参与者有着很高的要求。
西子航空人力资源部部长杜小业说,航空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一直很紧缺,浙江之前也没有航空产业,所以都要去沈阳、西安等地的高校招聘。培养本地化的技术人才,是他们一直想要做的事,与杭职院合办的西子航空工业学院,解了这个燃眉之急。
刘惠峰和他的同学,是首批被招入西子航空公司的高职生。他们所就读的杭职院友嘉机电学院,是学校与全球数控机床业巨头——友嘉实业集团合作共建的二级学院,所以从大一开始,他们就跟着企业师傅操作、装调和维修数控机床,参与过无数个企业实战项目。刘惠峰对于数控机床装调的熟练度,让西子航空公司招聘人员非常满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并把他分配到了公司制造中心的装配单元。
而就在刘惠峰这一批学生被录用后没多久,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还特意邀请杭职院校长贾文胜去企业参观。因为在育人理念上的高度一致,双方一拍即合,仅仅用了28天时间就筹备成立了杭职院的二级学院西子航空工业学院。
今年3月,杭职院15名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大二学生,通过选拔成为公司首次招收入学的航空数控加工和航空钣金装配专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经过一学期的校内理论学习后,进入西子航空进行为期一年的“师傅带徒弟”的实习锻炼。他们在严格的学习、选拔后,逐渐参与到为空客、庞巴迪等世界顶级飞机制造商,以及国家C919、蛟龙600等大型的零部件生产项目中去。
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张建国,就是其中的一位学员。他觉得自己能通过选拔进入“西子航空班”,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这个行业里绝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博士生很多,大专生很少”。
“累”,是张建国接触航空工业后的第一感受。他指着脚上3斤重的劳保鞋说:“这鞋非常硬,鞋面踩一个人都没问题,而我们要穿着它从早站到晚。”除此之外,学习期间每天早上1小时的军训、每个星期1次的小考、每个月1次的大考,都是张建国以前在学校时所不敢想象的。
对“累”习以为常后,张建国发现“要求高”才是最大的挑战,公司对“误差”的控制已经达到了极限水准。
西子航空公司总工程师傅云解释说:“航空制造业的零部件生产非常严格,哪怕是残留的一颗小铝屑没清除,就可能造成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零部件的整体报废。所以在验收时,甚至需要用手电筒顺着一排排的铆钉逐颗照过去,只要稍有阴影的地方就必须重新返工。”
傅云介绍,除了对生产工艺要求严格,他们对员工素质也要求足够诚实。“干坏不可怕,可怕的是瞒报”,生产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第一时间汇报。“毕竟关系到航空安全,一切都马虎不得”。
成为西子航空正式职工几个月的刘惠峰,因为在C919飞机RAT舱门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很快就要升级成为“师傅”带实习生了。这些实习生,就是比他小一个年级的校友、目前正在西子航空接受严格训练的首批15名“西子航空班”学员。
那天,当他们看到C919大飞机下线的时候,虽然不是在现场,但是他们知道,这里倾注着自己的汗水,他们同样期待大飞机早日飞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