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访问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12-21

12月20日上午,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暨合作基地揭牌仪式在新校区隆重举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省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袁玉新、南阳市副市长刘树华、中国兵器人才学院专业人才发展处处长王延龙、省国防科工局军民结合推进处处长于红兵及学院党委书记胡龙廷、院长翟福生,副院长李金波、王仁伟,工会主席刘纪山出席会议,学院全体中层干部参加。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温道军主持签约仪式。

党委书记胡龙廷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和全院17000余名师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院建设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胡书记指出,双方携手合作,必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必将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开发、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军工文化交流等方面促进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享,为学院树形象、强内涵、上台阶创造有利条件。

刘树华副市长代表南阳市委、市政府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院近年来的办学成就,他指出,本次双方的深度合作,不仅将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落到了实处,也将校企双方共建“航天领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航天文化交流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技术服务平台”“课程开发中心”等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提升了我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层次,必将对促进和引领我市职业教育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增效提质、内涵发展产生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希望学院以此次校企合作为契机,继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市委市政府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好学院改革发展事业,保障好校企双方的务实合作,为学院在“十三五”时期树品牌、升台阶、上层次铺路搭桥,共同谱写学院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周岫彬副主任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基本情况,表示要充分发挥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优势服务学院的建设发展,在培养军民融合专业人才和军民融合专业建设方面全面加强合作,要积极组织航天科技方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走进校园,建设“技能大师工作站”。瞄准军工和航天对技能人才需要,着眼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共同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加强社会服务和技术服务,努力为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军工融合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袁玉新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务实合作,是贯彻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智能制造、大学生就业创业、军工文化交流、开展社会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有利于促进学院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河南军民融合增添了力量,创新了组织模式,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是河南和航天科技集团合作的良好开端。希望双方同心同德、同心同向把合作内容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努力使合作不断深化拓展,积累经验。省国防科工局将全力支持好双方的务实合作,积极做好服务和协调,努力把校企合作这篇文章做好,促进军民融合不断深化。

在欢快的乐曲中,中航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与学院院长翟福生共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周岫彬副主任和袁玉新副局长一起为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航天军民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揭牌、与副市长刘树华一起为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航天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随后,参加仪式的领导一起参观了学院部分实训室,就具体合作项目进行深入对接交流。

据了解,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是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宇航出版公司等4家直属单位重组整合的决定》,由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报社、中国宇航学会、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4家直属单位重组而成。中心定位为航天新闻传播主阵地、科技出版发行主渠道、特色文化创意主力军、人才培育服务主基地、国际科技交流主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航天知识经济领导品牌。此次与学院本着“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军民融合、产教融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业就业服务等主题,积极投入专项团队和资源参与相关建设工作,在军民融合、专业建设和创业就业服务领域,开展各项深度合作。此次协议签订,双方就开展职教研究,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高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共建课程开发中心,提供优质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建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开展创业就业服务,拓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共建师资发展中心,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和专业技能水平;共同完善实训基地,保持实训软硬件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建设国防文化场景,打造具备军工特色的校园文化;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发挥航天军民融合技术优势;共建科技创新中心,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